留青阳文雕刻解析
2016-11-11 11:22:29 来源: 评论:0 点击:
留青阳文雕刻,也称平雕,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,把图案之外的青皮铲去,露出竹肌。这种雕刻方法不仅精巧,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...
留青阳文雕刻,也称平雕,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,把图案之外的青皮铲去,露出竹肌。这种雕刻方法不仅精巧,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润,经常抚玩摩挲,年代越是久远,竹肌颜色越是深沉,光滑如脂,温润如玉,色泽近似琥珀,同时图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。这种技法始于唐代,当时虽是留青竹雕的初期阶段,所刻纹饰还比较浑朴简单,但这种技法的出现,显示出了竹刻艺术的提高与进步。
留青竹刻在唐代开始流行时,最初只是平面雕刻,将图文部分留下,其余部分刮掉;所刻的纹饰,也只是进行阳文或阴文雕刻,只有花纹的变化,而没有雕刻技法的变化。明末竹刻家张希黄在唐代留青刻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,他利用竹筠、竹肌质地色泽的差异,以竹的外皮(即青皮)刻图纹,将剔除青皮后的竹肌做底,首创出阳文浅浮雕的留青技法。这一时期,许多竹刻名家都兼精书画,他们从书画艺术中汲取养分,以充实竹刻艺术,无论题材、技法,都与书画艺术紧密结合。而以竹的青皮作为图纸的雕刻绘制法,与绘画的笔墨神韵更加贴近。
竹节雕是指先将竹节制成器物,如臂搁、笔筒、香筒、茶叶筒等,然后在竹制器物上做深浮雕和镂空雕等雕刻,使之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,琳琅满目,传世较多。
留青竹刻在唐代开始流行时,最初只是平面雕刻,将图文部分留下,其余部分刮掉;所刻的纹饰,也只是进行阳文或阴文雕刻,只有花纹的变化,而没有雕刻技法的变化。明末竹刻家张希黄在唐代留青刻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,他利用竹筠、竹肌质地色泽的差异,以竹的外皮(即青皮)刻图纹,将剔除青皮后的竹肌做底,首创出阳文浅浮雕的留青技法。这一时期,许多竹刻名家都兼精书画,他们从书画艺术中汲取养分,以充实竹刻艺术,无论题材、技法,都与书画艺术紧密结合。而以竹的青皮作为图纸的雕刻绘制法,与绘画的笔墨神韵更加贴近。
竹节雕是指先将竹节制成器物,如臂搁、笔筒、香筒、茶叶筒等,然后在竹制器物上做深浮雕和镂空雕等雕刻,使之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,琳琅满目,传世较多。
相关热词搜索:青阳
分享到:
收藏

热点推荐
- 4"万豪企口碗酒店用...
- 价格:14元
- 8寸平底元宝碗
- 价格:33元
- 12头酒店用瓷加彩瓷
- 价格:165元
- 曲线牙签筒酒店用瓷...
- 价格:16元
- 双用筷架酒店用瓷加彩瓷
- 价格:4元
- 10寸法式蛋形盘
- 价格:17元
- 高升垫盘
- 价格:57.75元
- 味碟酒店用瓷加彩瓷
- 价格:5元
- 味碟(F057)酒店用瓷...
- 价格:4元
- 5.25"内圆线底碟酒店...
- 价格:15元